账号:
密码:
欲书文 > 游戏竞技 >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>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87节
  “大人饶命!大人饶命啊!民妇罪不至死,罪不至死啊!”
  妇人更没有想到韩非会因为这等小事而动用死刑!
  这下非但没有讹诈到一斗粮食,反而丢了自己的性命!
  韩非阴沉着脸:“律法无情,既然诬告他人,就应当做好了准备。来人,行刑!”
  韩非现场用刑,当场处死妇人。
  在场围观的数千百姓无不凛然,鸦雀无声。
  一斗粮食,杀一人!
  乱世用重典!
  这件事传开之后,境内肃然,被并入张华势力的七万人口无不闻风丧胆,治安普遍提升。
  韩非又断了几个案件,前后杀四人。
  断案之后,遣散众人,清镇居民还心有余悸。
  梁红玉、柳如是看向张华的眼神,已经充满了崇拜。
  张华在断案现场,在没有与韩非串通的前提下,却准确地做出与韩非一致的决定,让梁红玉、柳如是对张华更加崇敬。
  至于花木兰,认为张华无所不能,理所当然。
  孙尚香不解:“为了一斗粮食,杀了一匹马、一个人,值得吗?既然那妇人索要一斗粮食,给她便是。”
  张华摇头:“错了,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。韩非要的是杀一儆百,以最快的速度、最小的代价,让这座镇子的平民知道律法的严厉。要是放纵此妇人刁难我们的军士,不但会有损县衙的威严,也会令众将士寒心。”
  孙尚香恍然大悟,看向张华的眼神,也透露出一丝崇拜:“原来如此,我承认你比我想象中厉害那么一点点。”
  张华在彻底平定新占领的领地之后,重新部署兵力。
  “耿恭、种师中驻守盐镇,防备金兀术。冯异驻守清镇,防备公子扶苏。王凤、桓诞移驻石镇。”
  张华的领地一共有三个县,四座镇子。
  四座镇子都是一级镇子,上万人口。
  在完成部署之后,张华领兵返回夏镇,由范仲淹、陈乔治理盐县以及募兵。
  盐县招募的是低阶士兵,而夏镇拥有各种高级兵营,范仲淹从盐县挑选根骨上佳的青壮前往夏镇训练成虎士、长水胡骑、铁鹰斥候、神臂弓兵、乞活军等中高阶兵种。
  虎士百里挑一,盐县七万人口,大概七百青壮有资格成为虎士。
  不过,虎士需要大量精良装备,张华一时半会,还无法生产七百虎士需要的装备。
  七百虎士,在许褚的统帅下,个个以一敌十,只要不中计,足以正面硬撼七千敌军。
  可惜的是,重甲兵种太烧钱了。
  好在夏镇有六级铁矿资源,才能逐渐攒出虎士需要的重甲装备。
  “准备资源,建造九级文化建筑‘武侯祠’。”
  张华吞并皇太极势力,获得了一笔金银,于是开始在夏镇建造武侯祠。
  武侯祠有两个作用,一个作用是提升文臣武将的忠诚度,第二个作用是减少战争对民心的影响。
  武侯祠的两个功能,都是张华需要的效果。
  招揽梁红玉、耿恭、范仲淹,张华的部下越来越多,张华没有精力逐一培养好感度。
  战争对民心的影响极大。
  张华击败皇太极,损失上千人,山谷民心普遍下降。
  武侯祠在这个时候就有用了。
  明朝御用工匠蒯祥在资源到位之后,立即开始建造武侯祠。
  武侯祠虽然是九级文化建筑,但需要的资源不算多。
  “没想到范仲淹还有这种级别的建筑图纸。”
  张华回到夏镇县衙,取出范仲淹上呈的建筑图纸。
  这是古华夏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书院的图纸,与武侯祠一样,是九级文化建筑。
  应天书院原本是五代十国后晋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的睢阳学舍,到了北宋,应天书院升为府学。
  后来范仲淹曾经主持应天书院,应天书院升为南京国子监,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一。
  张华没想到的是范仲淹携带的初始道具,竟然是应天书院的建造图纸。
  【图纸】:应天书院
  【等级】:九级文化建筑
  【功能】:北宋南京国子监,古代四大书院之一。在应天书院攻读的生员,更容易成才,有较大概率提升除了武力以外的基础属性,有较大概率领悟更高品质的内政天赋。
  因为范仲淹一改崇尚辞赋的浮浅学风,重经义、重时务、重实际,因此,应天书院的生员还有较小概率领悟军事、谋略天赋。该建筑主要用于培养文臣,也有概率培养儒将。
  【建造费用】:白银50000两、石料5000单位、木料5000单位、铁矿500单位
  【容纳上限】:2000生员(人数越多,需要的讲师越多,否则提升属性、领悟天赋的概率下降)
  【前置条件】:需一名大儒任判南京国子监(领地满足该条件的文臣:范仲淹、陈乔)
  【建造周期】:120天
  应天书院是一座国子监级别的建筑,已经是最高学府,生员竟然还可能领悟军事天赋。
  范仲淹执教的应天书院,培养文臣、儒将。
  范仲淹本人就是儒将。
  但应天书院的建造费用太贵了,需要5万两白银。
  而且这还不计应天书院的讲师的俸禄以及各种人员的支出、应天书院的维护费用。
  如果2000生员的话,应天书院每个月支出的白银就超过几千两。
  应天书院是用来培养人才的建筑,因此应天书院纯粹是支出部门。
  目前张华还真的建不起应天书院,更养不起那么多士子。
  按照张华的估计,除非领地人口增加十倍,才需要建造一座国子监。
  迄今为止,三个县的县学已经是最高学府。
  弓弩造箭院、武侯祠这两座高级建筑都在建造中。
  “现在平原的格局已经很明显了。”
  “平原西边是我的势力范围,人口15万。”
  “中间是公子扶苏的势力范围,人口12万。”
  “北部是金兀术的势力范围,人口不明,大约在10~20万之间。”
  “东部是瓦岗寨的势力范围,人口不明。”
  张华铺开大平原的地图。
  平原上,皇太极、张士诚、梁家堡等势力灭亡,几个大势力脱颖而出,平原呈现四大势力割据的局面。
  与张华接壤的势力是公子扶苏、金兀术。
  公子扶苏是张华的盟友,金兀术是死敌。
  金兀术占据夏镇北边的山谷,又出兵攻陷梁家堡等几个小势力,吞并皇太极几座村庄,势头强劲。
  张华难以判断金兀术领地的确切人口。
  “如果出兵攻打金兀术,公子扶苏是否会背约?”
  张华与公子扶苏约定出兵攻打皇太极,皇太极势力已灭,两股势力接壤,随时可能爆发冲突。
  陈宫为张华分析道:“公子扶苏讲究道义,他不会背刺盟约。但蒙恬是兵家,讲究兵不厌诈。要是我们即将攻灭金兀术,蒙恬必定出兵。”
  “公子扶苏势力的人口已经少于我们,我们灭掉金兀术,人口将会倍于公子扶苏,蒙恬肯定不会让这样情况发生。”
  “公台的推测很有道理。”
  张华知道蒙恬的厉害,蒙恬在战国长大,不相信儒家的狗屁仁义,崇尚的是兵家。
  蒙恬知道不能让任何一方做大,哪怕对方是盟友。
  张华一旦攻灭金兀术,下一个目标就是公子扶苏了。
  因此,张华与金兀术交战,蒙恬出兵的概率超过九成。
  “公台认为,该如何阻止蒙恬出兵?”
  “驱虎吞狼。”
  陈宫再次献上驱虎吞狼之计。
  “公台你的意思是让瓦岗寨与公子扶苏交恶?”
  张华与陈宫长期配合,很快领悟陈宫的意思。
  陈宫说道:“我们可在瓦岗寨散发谣言,就称蒙恬打算攻打瓦岗寨。瓦岗寨李密,我听闻此人胸怀大志,也必定在暗中谋划吞并公子扶苏。只要听到谣言,两股势力,必有一战。”
  “妙啊。”
  张华再次对陈宫刮目相看。
  陈宫将远交近攻的外交理念施展至极点。
  只要瓦岗寨和公子扶苏交战,张华就可以不必防备公子扶苏,腾出手来对付金兀术。
  平原东部的瓦岗寨,规模已经是一级镇子,而且向二级镇子进发。
  瓦岗寨人口三万,规模比夏镇、秦镇还要庞大。
  这还是瓦岗寨主寨的人口。
  瓦岗寨下方还有镇子和村庄。
  在寨主李密的带领下,瓦岗寨成为平原东部的霸主。
  李密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农民军首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