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欲书文 > 游戏竞技 >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>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135节
  唐军武将也更加自信。
  契苾何力有2.5万兵马,已经有信心攻取华阴,如果给他5万兵马,他甚至敢顺道去灭了匈奴汉国的刘渊。
  黄河以北,孙策再次与蒙古帝国的怯薛军交战,双方战况越加激烈,孙策亲自上阵,冲锋五次,杀死数十个怯薛军和上百个蒙古骑兵,勇冠三军!
  怯薛军也相当顽强,多次反扑,利用惊人的骑射能力,拉开距离,使用风筝战术,射杀追击过来的孙策骑兵。
  双方难分难解,再次停战。
  孙策回到营中,取下沾满鲜血的头盔,气喘如牛。
  “蒙古怯薛军确实可怕。但他们的弱点是在中原补充不了兵源,怯薛军的兵源必须是蒙古人之中的精锐。因此,很快他们就要败北了。到时候,这伙蒙古人的领地尽归我孙伯符所有。子衡,是时候将吾妹接过来了。”
  孙策看向吕范。
  按照孙策的看法,蒙古武将因为无法大量补充怯薛军,迟早会败走。
  大势所趋,从孙策挡住怯薛军的进攻,并且开始组织反击,蒙古武将败局已定。
  孙策考虑将孙尚香接过来,以免将来与张华翻脸之后,因为孙尚香在张华营中而束手束脚。
  吕范擦拭额头的汗水:“大小姐去了关中。”
  “关中?难道张华将重心放在关中了?”孙策得知这个消息,立即起了心思,“我们是否有机会攻取河洛?”
  吕范摇头:“要取河洛,必须南渡黄河。在我们彻底解决蒙古人的威胁之前,贸然南下攻打河洛,不但无法攻下,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后方不稳,更是令大小姐陷入危险的局面。”
  “此事作罢。”
  孙策确实激进,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奇袭。
  不过孙策冷静下来,也知道这样做得不到多少利益。
  “继续进攻蒙古帝国第四怯薛长赤老温。”
  孙策统领大军,持续猛攻蒙古武将赤老温建立的蒙古势力。
  成吉思汗铁木真的蒙古帝国有四大怯薛长,赤老温是第四怯薛长,为蒙古人之中的勇士。
  华阴县,张华收到渗透至大唐势力的细作禀报,有一支人数上万的唐军增援凤凰镇。
  凤凰镇的唐军达到了2.5万人。
  “契苾何力是大唐的蕃将,此人心如铁石,勇武过人。”
  张华大概知道契苾何力是唐初名将,参与讨伐吐谷浑,平灭高昌、高句丽,击败龟兹、薛延陀、突厥等唐初有名的战斗。
  契苾何力作为被唐朝皇帝赏识的蕃将,与其武勇和忠诚有关。
  25000名装备精良的唐军驻扎在凤凰镇,张华不相信这支唐军是来观光的。
  “这伙唐军很有可能会与匈奴汉国联合,攻打我们华阴。毕竟我们西边是大唐,北边是匈奴汉国。”
  张华得知唐军增加了凤凰镇的兵力和粮草,不难揣测唐军的意图。
  如果有可能,张华尽量避免与大唐发生冲突,但不代表着张华不敢一战。
  陈宫进行推测:“此次有可能是匈奴汉国的刘渊在主导一切,唐军认为有利可图,于是加派兵力,配合刘渊行动。”
  张华征询几个谋士的意见:“诸位以为,该如何破局?”
  没有什么存在感的阎象答道:“我在此地已经一年了。这一年时间,担任袁公的主簿,也算是尽心尽职,已经探明附近的地形。在渭水以北,有一地适合伏兵。主公可率兵渡过渭水,在渭水北岸列阵,化被动为主动。大概位置,在此地。”
  阎象在地图上指出与匈奴汉国决战的地方。
  “哦?”
  张华不曾想阎象会成为这次讨伐匈奴汉国的首席军师。
  阎象追随袁术打下这片领地,勘测地形,对渭水附近的地形了如指掌,指出一些适合用兵的地方。
  阎象想要辅佐袁术灭亡匈奴汉国,因此早就制定了几套讨伐匈奴汉国的方案,进行推演。
  可惜袁术在出兵之前,被金兀术和完颜宗望坑了。
  阎象只好将原本的方案献给张华。
  李绩、陈宫、冯异分析阎象指出的决战地点和方案,最终敲定更加详细的方案。
  黄忠主动向张华请战:“末将蒙受大恩,此次北上讨伐匈奴汉国,末将愿当先锋,斩将夺旗!”
  第一百二十八章 长安聚会,唐玄宗
  长安镇,风云际会,诗仙李白主持长安聚会,召集八百里秦川的文人骚客,探讨诗词,一时间,风头无二。
  大唐势力的丞相姚崇出面,招揽人才,提升大唐的影响力。
  不少文人骚客仰慕诗仙李白的名声而来,还有人是仰慕丞相姚崇的名声而来,想要在大唐势力出仕。
  大唐有十万铁军,横扫四方,无坚不摧,无疑是最有可能统一秦川的势力。
  因此,大唐对人才的吸引力最强。
  数以百计的文人骚客入场,唐军武将带领铁甲军镇场,没人敢乱来。
  “韩愈!”
  “王昌龄!”
  “孟浩然!”
  “李商隐!”
  参与长安城聚会的文人在这里看到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人物,头皮发麻。
  大唐和李白的吸引力极其可怕,将秦川的文人骚客全部吸引了过来。
  盛唐,文治武功,都一度空前!
  “莫非这是才女鱼玄机?!”
  “没想到她也在秦川!”
  “老夫真是三生有幸,竟有幸认识如此多名士!现在让老夫去死,老夫都死而无憾啊。”
  “如不是秦川烽火不断,老夫还以为生活在大唐盛世。”
  “如果由大唐统一秦川,将是万民之幸。”
  在场来自历朝历代的文人无不歌颂大唐,这是空前的盛会,仅仅一两个大唐名士,已经足够他们议论三天三夜,更别说这么多大唐名士,共聚一堂。
  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!”
  李白一袭白衣,腰间佩剑,双手握着酒樽,向众人敬酒,与在场众人无醉不归。
  其余文人墨客纷纷起身举樽,齐声说道:“与尔同销万古愁!”
  一时间,盛况空前!
  园子外面,长安镇的十万居民也被惊动,聚集而来,一睹历朝历代名士之风度。
  小贩聚集在外面,形成集会,街上甚至还有花灯,车水马龙,热闹至极,重现昔日大唐的风采。
  要不是秦川其他地方征战不断,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在大唐盛世。
  即将升级为城池的长安镇,繁荣度极高,李白这些文人加入,文化指数提升,更是让长安镇的繁荣度飙升。
  “宰相姚崇姚大人怎么还没出现?”
  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一些喝醉的文人,在研究诗词歌赋之后,又想到出仕大唐。
  大唐势力表现出来的魅力,令这些文人神往。
  如果在大唐统一秦川之前加入,那么他们就是从龙之臣了。
  大唐势力声称除了诗仙李白主持长安聚会之外,丞相姚崇也会出现,因此才吸引了这么多人才前来。
  姚崇曾经担任武则天、唐睿宗、唐玄宗三朝宰相,常兼兵部尚书,在古代文人之中,是相当显赫的存在。
  姚崇是秦川大唐势力的丞相,为唐皇心腹。
  在姚崇的治理下,大唐势力农耕武战,蒸蒸日上。
  如果这些文人想要出仕,那么通过姚崇引荐,无疑是最方便的途径。
  统一秦川之前,没有势力有精力组织大规模的科举考试,目前出仕方式还是举荐制。
  “诸位不用着急,姚大人正在途中。”
  外面的街道突然喧哗起来,一队披坚持锐的大唐铁甲军开道,保护若干大人物到来。
  “此乃宰相姚崇大人!”
  文人们因为姚崇到来,纷纷起身!
  论起后世的知名度,姚崇不如李白、李商隐等人,但在古代,姚崇这些宰相是无数文人设法巴结的对象!
  这就很现实了。
  姚崇年逾五旬,已经有不少白发,但眼神凌厉,炯炯有神,扫视在场的文人,其中有不少人可以提拔为官吏。
  比如韩愈,当过中书舍人、行军司马、吏部侍郎。
  李商隐的岳父是唐朝的节度使。
  当然,多数人郁郁不得志,姚崇也可以安排一些小官,毕竟他们可以提升文化繁荣度,教化万民。
  在姚崇的车架之后,还有规格更高的车架到来,几员唐军武将亲自担任护卫,铁骑甲士开道。
  “竟有人排场比宰相还大!”
  “该不会……”
  在场众人都并非莽夫,只要有些头脑就知道,排场比宰相还大的,基本上就是皇帝了!
  所有文人墨客,无不起身。
  一个雍贵的中年男子在禁卫军的保护下,从马车下来,环顾在场众人,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了崇敬和敬畏。
  他是大唐的皇帝,秦川的霸主,目前为止最有可能统一八百里秦川的领主。
  只要统一秦川,他的功绩,可以直追先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