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欲书文 > 游戏竞技 >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>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749节
  张华看到家家户户皆穿着白衣,百姓神情悲愤,不少遗孀以泪洗面,哭声不绝于耳,冀县的民心只有不到30,知道秦地的百姓,对自己哀声怨道,甚至抱有恨意。
  街亭之战,太多秦国青壮战死了,严重影响了秦国的农耕。
  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,更多的秦地青壮,永远也回不来了。
  城内弥漫着悲壮的氛围。
  如果不好好处理,恐怕张华的兵马离开,秦地百姓就会揭竿而起。
  没了秦王政、秦武王、公子扶苏,他们还会推举秦三世、秦四世……
  张华不禁想到秦末乱世,巨鹿之战,项羽击败秦将章邯、王离,坑杀二十万秦军,后来又火烧阿房宫,关中秦地百姓对项羽恨之入骨。
  刘邦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,深得人心,在后来楚汉争霸时,正是源源不断的关中秦兵,帮助刘邦与项羽争锋。
  刘邦最后也选择在关中定都。
  有项羽这个负面例子在前,张华自然不会重蹈覆辙。
  范睢见张华眉目间有不忍之色,心领神会,于是进谏:“秦王穷兵黩武,南凉苦于征战,没有一年得以安宁,以至于民不聊生,还请大王减免此地百姓负担,以聚人心。”
  “南凉之地,免除三年徭役赋税。今年南凉之地,春耕受到影响,迁走贵族以及部分平民,前往关中就食。”
  张华知道秦国的民心极低,所以免除此地百姓的负担,再将秦国贵族迁徙到关中,进行监视,以免他们在关键时刻,煽动百姓造反。
  部分人口迁至关中就食,以关中的存粮,可以帮助灾民渡过今年的难关。
  范睢答道:“多谢大王。”
  张华瞥了范睢一眼,这个家伙,是一个很复杂的人。
  这个人睚眦必报,对与自己结怨的人,拼命玩死里整。对于自己有恩的人,却又散家财物给予酬谢。
  秦孝公与商鞅、秦惠文王与张仪、秦昭襄王与范睢、秦始皇与李斯……
  秦国不但有六代明君,还有一代代名相,才能击败关东六国。
  与商鞅、张仪、李斯等人相比,范睢在后世的名气不高,但范睢辅佐秦昭襄王时,秦国拥有极其豪华的阵容。秦昭襄王嬴稷时期,文有范睢,武有白起、司马错、魏冉、王龁。范睢的远交近攻战略,对秦国统一天下,有不可磨灭的功劳。
  王守仁目睹秦国百姓连年征战,百姓疲惫,不禁感慨:“陇右既下,便可见兵,南击蜀虏。人苦不知足。既平陇,重望蜀。每一发兵,头鬓为白。”
  十五从军征,八十始得归。
  王守仁见多了乱世,依然动容。
  张华听到王守仁的感慨,对王守仁说道:“凉州疲敝,在数年之内,不宜南征巴蜀。”
  王守仁作揖:“主公英明。光武帝得陇望蜀,是因为当时,天下间没有敌手,可轻易攻取巴蜀。而如今巴蜀为汉高祖占据,秦岭山道险阻,刘邦麾下名将如云,若是贸然发兵,如有挫折,凉州必反。”
  “嗯。”
  张华沉重点头。
  秦军是劲旅,所以街亭之战才如此惨烈。
  在凉州恢复过来之前,不宜对巴蜀用兵。
  一旦伐蜀,那么位于前线的凉州百姓,必定受到影响,甚至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叛乱。
  在这个时候,秦国众多文武大臣,各怀心思。
  纵横家张仪出其不意地站出来,对张华说道:“有一人,为秦王记恨,被关于地牢之中,饱受折磨,但此人是王佐之才,明公不妨见他一面。”
  “哦?”
  张华打量张仪这个比苏代还厉害的纵横家,不知道此人到底在打什么算盘。
  张仪是秦惠文王的丞相,但在秦惠文王死后,秦武王即位,崇尚武力的秦武王很不喜欢这个耍嘴皮子的家伙,于是将张仪逐出秦国。
  张仪对秦武王的忠诚度很低。
  张仪只是怀念秦惠文王,这才在秦国出仕,帮助秦王政、秦武王。
  张仪此时向自己举荐人才,又是被秦王政关押在地牢之中的人才,不知道会是何人?
  “带我前去地牢,如果当真是人才,可将其赦免。”
  既然张仪求情,张华怎么也要给张仪面子。
  何况,张华也好奇张仪举荐之人的身份。
  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王关押之人
  阴暗潮湿的地牢之中,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子,正在与狱卒交谈。
  “秦王败于街亭,为敌军生执,公子扶苏与众多大臣,献城于敌军,以先生旳才能,必然可以受到重用。先生很快就可以离开此地了,重新拥有荣华富贵!”
  狱卒在此人面前毕恭毕敬,一直以礼相待,完全不像是对待一个刑徒。
  关押在牢狱中的大臣,不是那么好招惹的,万一他们哪天出去,又是叱咤风云、呼风唤雨的人物,所以地位低下的狱卒,也要小心伺候。
  “我所追求的,不只是脱身,而且要得到重用。”
  蓬头垢面的男子,眼神迸发神采。
  秦王兵败,对他而言,反而是一件好事,他终于可以从这暗无天日的地牢脱身,而且很有可能,重新回到朝堂之上,成为权倾一方的重臣。
  狱卒了解邋遢男子曾经显赫的地位,丝毫不怀疑他的话。
  地牢之中,密集的脚步声响起,廷尉右监进来,提审牢狱中的男子:“大人,夏王召见您。这是下官给您准备的衣物,虽然简陋,还请大人不必嫌弃。”
  “有心了。我若是能够得到重用,必定不会忘记你们。”
  邋遢男子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长袍,整理衣冠,似乎极其注重自己的形象。
  他失去了秦王的信任,只能另觅新主,而击败秦王的张华,在他看来,有资格成为他的新主公。
  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,在新的主公面前,怎么也要留下一个好印象。
  张华的领地已经涵盖关中、河洛、中原、凉州,无疑是最有可能取得天下的诸侯。
  现在不是张华有求于他人,而是这些人才,要想方设法,展示自己的才华,才能得到重用。
  “本王已经来了。”
  此人还没有离开廷尉府,张华的声音响起,亲自带着许褚、杨妙真驾临廷尉府。
  在张华身边,还有刚刚投靠不久的纵横家张仪。
  张仪朝此人点头,既然张仪为此人说情,那么说明张仪认识此人。
  狱中男子毕恭毕敬作揖:“罪人李斯,拜见夏王。”
  这不是别人,正是秦朝丞相李斯,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,统一文字,推行郡县制!
  秦始皇死后,李斯因为担心公子扶苏即位,会使用蒙恬为丞相,替代自己的相位,而秦国的丞相一旦退下来,多数会死于非命。所以李斯在赵高的游说下,参与沙丘之变,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,废公子扶苏,改立胡亥为新帝,为秦二世。
  而公子扶苏与蒙恬因此被逼死,后来又爆发陈胜吴广起义。
  最终,李斯被赵高杀死,诛灭三族。
  知道后来事情的秦王政,认为李斯最终会辜负自己的期望,勃然大怒,直接关押李斯,让他饱受牢狱之灾。
  一直到现在,李斯才被释放出来。
  “李斯,你可知秦王政为何会将你打入地牢之中?”
  “罪臣知错。罪臣本来是楚国上蔡一小吏,得到秦王重用,官至丞相,却与阉人合谋,改立新帝,这一切,咎由自取。”
  李斯吓出一身冷汗,张华还没有任用,已经开始敲打他了。
  李斯也没有想到,自己以后会与赵高合谋,一举改变了秦朝的命运,导致秦二世而亡。
  秦王政将他打入地牢,并非无缘无故。
  “你若是改过自新,或许还能得到重用,否则,罢为平民。”
  张华对李斯的看法也相当复杂,这是一个有用之人,但贪图名利,无疑是一把双刃剑。
  如果只有李斯一个重臣,那么张华还会忌惮,不敢使用李斯。
  不过李斯加入的时间太晚,张华麾下还有韩非、姚崇、范仲淹、诸葛亮、谢安、魏征、桑弘羊等重臣,他们对于张华而言,更加劳苦功高,可以制衡李斯,所以张华倒不怎么担心李斯会一家独大。
  但纵使如此,张华还是要敲打李斯一番。
  李斯被秦王政关押数年,应该也要知道悔改。
  李斯叹道:“荀卿曰,‘物禁大盛’,即物极则衰,过于追求功名,只会给家族招来祸害,我已知错。”
  “嗯。”
  张华知道李斯的老师是儒家赫赫有名的荀子。
  荀子的另外一个弟子,韩非,早已经成为张华的重臣。
  李斯与韩非也有矛盾,据说韩非是被李斯陷害。
  具体如何,只有二人自己清楚了。
  李斯又说道:“狱中还有一人,请大王杀之。”
  “何人?”
  “赵高。”
  “赵高居然也在此地!”
  张华心里暗惊。
  筹划沙丘之变的李斯、赵高二人,居然都被秦王政打入了地牢。
  秦王政不愧是秦王政,手段果决,雷厉风行。
  张华提审赵高。
  赵高作为沙丘之变的主谋,祸害大秦,他的待遇比李斯更惨,整个人已经不成人形,身上伤痕累累,显然秦王政专门命令狱卒日夜折磨赵高。
  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。
  谁能想到眼前这个被几乎变为人彘的人,曾经是指鹿为马、权倾天下的宦官赵高!
  死于赵高的大人物有公子扶苏、蒙恬、蒙毅、李斯、秦二世胡亥,此人也可以说是恶贯满盈了。